姚刚:完善新三板市场准入和转板机制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2-09-18 12:02 浏览次数: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昨日在“2012北京CBD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证监会下一步将着重对北京中关村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制度进行调整设计,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一系列基础性制度进行完善,以形成适应全国性场外市场的全国制度体系。

  在新三板制度设计上,姚刚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在北京筹备设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国性场外市场的运营管理机构;二是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市场准入、股份转让、投资者适当管理、转板机制、市场监管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进行完善;三是按照“总体规划、稳步推进、稳妥实施”的原则,逐步将比较完善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纳入试点范围,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纳入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

  “全国各类实有注册企业超过1300万户,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9%。而到目前为止全部上市公司数量只有2484家,可以看出场内市场服务范围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姚刚说,中国金融的结构性不平衡,直接融资比重过低,难以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就成为促进经济金融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对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姚刚表示,在国务院统一安排部署下,包括北京在内的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对清理工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采取多种措施,有效遏制了各类交易场所违法违规蔓延的势头。目前,相关各方正抓紧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扎实做好各类交易场所的整改规范,准备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级联席会议的检查验收;二是按照合理布局审慎审批的原则,合理确定相关交易场所的数量、类型,防止盲目地一拥而上;三是建立健全相关交易场所的长效监管机制。

  姚刚还谈到了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运行情况。他说,今年以来,中小企业私募债起步情况良好,受到了中小企业的欢迎,市场反应比较积极。截至8月底,沪深交易所接受72家企业备案,38只私募债完成发行,发行总额78.8亿元。下一步,证监会将根据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情况,不断完善相关规则,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中涉及资本市场的内容均已开始付诸实践。

  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称,虽然当前创新的进程受到市场持续下跌一定的影响,但转融通、“新三板”扩容等均已迈出实质性步伐。特别是证券、基金和期货三大行业的资产管理业务得到大幅度松绑,证监会推动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力的决心前所未有。

  创新与妥协

  转融通的推出颇具戏剧性。就在证券金融公司和相关的试点券商进入最后的系统测试阶段时,中信证券等股票受到“黑天鹅事件”影响出现单日大幅下跌。一些市场人士将其与融券做空联系到一起,进而给转融通的顺利推出蒙上一层阴影。

  同样涉及股市“维稳”问题的还有“新三板”扩容。“新三板”主要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股份转让服务,挂牌企业流动性很差,融资规模与股市相比也不能同日而语。但是有关“新三板”扩容分流股市资金的言论却长期存在,进而影响“新三板”的平稳推出。

  考虑到对市场信心的影响,转融通与“新三板”扩容均在原方案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妥协。

  在转融通方面,证券金融公司最终决定先推出指向做多的转融资,而做空的转融券则暂不实施。“新三板”扩容的方案也采取了大幅度的折中,不再推广到全部符合条件的全国性科技园区,而是采取扩大试点的方式,首批只放行天津、武汉和上海三地;另外,计划中的股东人数突破200人,放开非上市公众公司准生证等政策,也没有立即推出,“新三板”扩大试点后仍然按照老的规则运行。

  今年早些时候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则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备案制,步子迈得较大,但目前这项新产品发行情况并不理想,市场需求尚未打开。

  尽管面临上述种种局限,但与过去遇到不好的市场境况就将市场创新无限延期相比,证监会当前推进创新的态度要积极很多,试图在市场发展与防范风险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

  期货市场的各项创新也在积极推进。我国商品期货存在大而不强的状况,证监会下一步将续推动经济发展需要、市场条件具备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上市,推动发展商品指数期货、商品期权、原油期货、碳排放权期货等。在金融期货方面,则将适时推出国债期货,积极稳妥发展其他权益类金融期货期权产品,以及利率、外汇期货期权产品等金融衍生品。

  最为不确定的一项市场创新当属国际板。《规划》对国际板的表述是“探索建立国际板”。事实上,国际板的各项准备已经趋于成熟,但低迷的市场却成为最实质性的障碍,因此证监会去年年底以来多次表态国际板暂无时间表。

  机构的时代

  《规划》明确提出发展证券经营机构和机构投资者,今年以来,相关政策次第推出,也获得了机构的积极响应。

  今年5月,证券业协会向参加“券商创新大会”的证券公司提交了一份券商各项创新业务的政策讨论稿,涉及从经纪、投行到资产管理和国际业务等各个业务条线。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寄望国内券商能够回归“中介”本质,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贡献力量。为此证监会将不断放松管制,对一些创新业务逐步简化和取消审批,鼓励有条件的券商在新业务方面先行先试。

  这些政策大大激发了券商的创新热情。比如投资银行业务,一直以来券商过于依仗IPO,但是当前IPO业务竞争越来越激烈,发行价格越来越低,反倒是并购市场仍是处女地。南方一家券商投行部的负责人甚至要求保代少花点时间在项目上,每周回公司一趟讨论新的业务方向。

  资产管理领域的新变化则更多。除了近期发布券商资管的新政之外,基金公司的业务范围也将得到大规模放开。近日,郭树清更是同时会晤了4家PE和3家阳光私募的负责人,表达了支持私募基金做大做强的政策导向。

  在引入境外长期机构投资者方面,今年以来证监会加快了QFII资格审批速度,QFII的资格门槛也得到大幅度降低。

  “与产业资本的绝对主导相比,A股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仍然不高。但这意味着提升的空间。”一家合资券商资本市场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