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末直接融资比例将超15%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2-09-18 13:39 浏览次数:

  国务院日前批准了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昨日公开发布。《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行业的行业结构和组织体系更为合理。

  对于这一目标的确定,一行三会在《规划》中解释称,“十一五”时期,社会融资规模显著增长,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也明显提高。“十五”时期的2002~2005年年平均为5.03%,“十一五”时期年平均为11.08%。“十二五”时期,在继续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支持下,预期非金融企业股票和债券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将显著提高。

 

  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规划》提出,要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支持中小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完善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建立各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关于货币政策,《规划》称,“十二五”期间要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更加突出价格稳定目标,关注更广泛意义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

  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十二五”期间要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加快存款保险立法进程,择机出台《存款保险条例》,明确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和组织模式。

  《规划》鼓励发展养老、健康、责任、汽车和农业等专业保险公司,探索发展信用保险专业机构,初步形成专业性保险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支持中小保险公司创新发展,形成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

  《规划》还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引导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在明确综合经营战略、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开展综合经营试点,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与水平。引导试点金融机构根据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和比较优势选择金融业综合经营模式。

  --------------------------

  继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17日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将继续推动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探索建立优先股制度,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和投资者回报机制,鼓励证券公司通过上市增强实力,提升竞争力。货币政策将更加突出价格稳定目标,关注更广泛的整体意义的价格稳定,利率市场化要取得明确进展。

  国务院日前批准了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金融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金融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显著提高。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大型金融机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创新发展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支持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安全网制度基本建立。

  探索建立优先股制度

  规划提出,大力发展资产管理机构,壮大多元化机构投资者队伍。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健康发展,规范发展私募基金机构。鼓励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不断扩大资产管理业务,适时研究推动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研究放宽公募基金管理机构业务范围。继续推动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

  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支持中小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完善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建立各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继续深化股票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发行方式创新,进一步弱化行政审批,强化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诚信约束,完善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提高发行定价的合理性。探索建立优先股制度。健全退市制度,坚持优胜劣汰,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和投资者回报机制,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

  完善债券发行管理体制,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强化信息披露要求,落实监管责任。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推进产品创新和多样化。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着力培育商业信用,强化市场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市场运行透明度,为债券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积极支持证券公司做优做强。鼓励证券公司通过上市增强实力,提升竞争力。支持证券公司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优质服务。

  支持期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进一步壮大规模和实力。推动优质期货公司开展境外期货经纪业务。

  健全货币政策操作体系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更加突出价格稳定目标,关注更广泛意义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在继续关注货币供应量、新增贷款等传统中间目标的同时,发挥社会融资规模在货币政策制定中的参考作用。

  规划提出,健全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完善市场化的间接调控机制,逐步增强利率、汇率等价格杠杆的作用,推进货币政策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完善公开市场操作目标体系、工具组合和操作方式,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引导货币市场利率的能力。加强存款准备金工具与公开市场工具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的作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薄弱环节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流动性管理,调节货币信贷增长。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左右,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行业的行业结构和组织体系更为合理。(中国证券报)

  金改“十二五”规划强调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

  经过长达两年的调研和征求意见,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由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管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

  基于“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今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规划》为“十二五”时期的中国金融业描绘了一幅新蓝图: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显著提高,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安全网制度基本建立。

  直接融资比重提至15%

  在发展目标上,《规划》提出了两大数量指标:一是“十二五”时期,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5%左右;二是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呈缓慢增长态势。数据显示,本世纪前10年,我国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42%,低于美国的8.01%和日本的6.53%。

  《规划》预计,“十二五”时期,在继续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支持下,非金融企业股票和债券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将显著提高。这一比重在“十五”时期的2002~2005年年平均为5.03%,“十一五”时期年平均为11.08%。

  在此背景下,《规划》提出,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与此同时,完善债券发行管理体制,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推进产品创新和多样化;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为债券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近年来,随着债券市场准入门槛与发行限制的减少,企业债券融资保持了高速增长。据央行最新统计,8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2584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比重达到21%。

  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为了完善宏观调控,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规划》将“建立健全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放在了首要位置,要求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其主要思路是,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等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相结合,引导并激励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主动调整信贷投放,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规划》强调“更加突出价格稳定目标”,关注更广泛意义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发挥社会融资规模在货币政策制定中的参考作用。

  在操作体系上,要求完善市场化的间接调控机制,逐步增强利率、汇率等价格杠杆的作用,推进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引导货币市场利率的能力。

  利率市场化改革攻坚

  在“改革攻坚不断完善金融运行机制”一章中,管理层将利率市场化置于第一位,提出进一步发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基准作用,扩大其在市场化产品中的应用;健全中长期市场收益率曲线,为金融机构产品定价提供有效基准。

  《规划》明确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按照条件成熟程度,通过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等途径,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多年来,尽管存贷款利率一直存在管制,通过债券与理财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继续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增强风险定价能力。《规划》强调,依托Shibor建立健全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原则稳步推进。

  作为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的重要环节,《规划》要求建立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及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建议加快存款保险立法进程,择机出台《存款保险条例》;同时研究起草《保险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体系,规范市场退出程序。

  “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风险管理制度要基本建立,这与‘十二五’期间需要推进的一系列金融改革直接相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称,诸如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更多转向中小企业和农业等领域、银行业务日趋多元化等,都客观上需要多层次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存款保险制度就是其中的代表性组成部分。

  而为了优化金融发展环境,《规划》提出继续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包括加快制定金融业综合经营、存款保险、金融机构破产、上市公司监管、信用评级以及征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对各类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监管规定。

  除此之外,《规划》还要求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对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等机构的管理职责,强化地方政府的风险处置责任。(第一财经日报)

  将完善不同层次市场间转板机制和退出机制

  进一步深化发行改革,探索发行方式创新、完善询价制度、探索建立优先股制度

  完善再融资制度和投资者回报机制

  完善债券发行管理体制,稳步扩大债市规模

  促进证券业机构创新发展,壮大多元化机构投资者队伍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 ”规划》(下称《规划》)昨日正式发布,按照部署,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业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将提高至15%以上。在此目标下,资本市场改革也将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资本市场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并建立各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继续深化发行改革、探索发行方式创新,并健全退市制度 、坚持优胜劣汰;将完善债券发行管理体制,加强部门间配合;制定、修改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各类监管规定;同时将进一步完善投资者回报机制,引导鼓励增加现金分红。

  看点一: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加速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支持中小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同时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

  除场内市场外,还将继续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同时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

  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建立各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看点二: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化

  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深化股票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发行方式创新,并弱化行政审批,强化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诚信约束,完善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提高发行定价的合理性。探索建立优先股制度也提上日程。

  发行作为资本市场“入口”不断推进改革的同时,作为“出口”的退市制度也将进一步健全,以坚持优胜劣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

  同时,《规划》还提出,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和投资者回报机制,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

  看点三:债券发行管理体制更趋完善

  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债市发展不容忽视。《规划》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完善债券发行管理体制,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推进产品创新和多样化。

  同时,还将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着力培育商业信用,强化市场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市场运行透明度,为债券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看点四:法律法规体系将更完备

  《规划》还专设章节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在资本市场领域,“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同时推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法》,并完善对市场、产品和机构的监管规定。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坚持依法治市,不断完善证券期货法律法规体系,在“十二五”期间,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将更加完备。

  看点五:证券业机构水平再提升

  《规划》对证券业机构的发展做出明确部署,表示将大力完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服务机构和资产管理机构的治理结构与内控机制,鼓励组织创新、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证券业机构规范发展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

  一是支持证券公司做优做强,鼓励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创新活动,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上市增强实力,提升竞争力;支持券商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支持期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进一步壮大规模和实力,推动优质期货公司开展境外期货经纪业务,在服务经济“走出去”的过程中提高国际经营能力。

  三是健全证券期货市场中介组织,推动中介机构归位尽责,规范发展,发挥中介机构对市场健康发展的监督约束作用。

  看点六:多元化机构投资者队伍壮大

  同时,《规划》特别提出将大力发展资产管理机构,壮大多元化机构投资者队伍。

  包括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健康发展,规范发展私募基金机构;鼓励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不断扩大资产管理业务,适时研究推动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研究放宽公募基金管理机构业务范围;并继续推动社会保障基金 、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上海证券报)